返回首页 登录 注册 购物车
关于我们 通知公告 服务指南 联系我们
植科头条频道
搜文章 敬请关注公众号
总站导航 AraShare PlantShare ExpShare 植科头条 学术讲堂 求职招聘 仪器设备 试剂耗材 技术服务 植科头条 科技新闻
《202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20-11-17 14:17:14

近日,《202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在北京发布。从区域创新综合效用值来看,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进入前10位的地区还有山东、湖北、安徽、陕西、重庆。从基础指标来看,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超过50%。



从创新综合排名来看,广东一枝独秀,但省内各地不平衡问题突出。天津下降6位,连续2年下滑,跌至15位。一系列数据表明,天津在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遇到瓶颈。”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说。

“另外,从历史数据比较东、中、西,过去20年,东中西部的创新能力的差距几乎处于固化的状态。南北差距呈现阶段性扩大的特点:扩大——稳定——扩大——稳定的演化规律,总体呈现扩大态势。”

柳卸林介绍说,从历史数据比较典型区域,区域协同问题依然突出。京津冀从20年的长视角看,尤其是近5年来看,基本没有变化;长三角正稳步发展,差距在稳步缩小,一体化程度逐步提升;东三省成为同构性最相近的一个区域。

另外,其他影响区域创新格局的一些因素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将形成多个区域创新增长极,要素集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中,北京、上海、粤港澳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创新型国家的三大核心支柱和动力源,汇聚了全国30%的R&D经费投入、35%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38%的有效发明专利以及43%的高新技术企业。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以10.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39.2%的全国人口,创造了54.7%的生产总值。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打破区域创新的地理局限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创新模式、创新活动的特点、创新投入与产出都发在发生变化,反过来,也将影响政策制定。

大国竞争、贸易摩擦与技术封锁,从“加征关税”到“实体名单”,逐渐延伸到科技领域,对华FDI呈现大幅下降,东部地区对贸易额下降,部分地区面临着脱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风险,对自主创新战略提出新的要求,将对区域创新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柳卸林总结说,此次的评价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区域创新范式在发生变化,单纯的科技驱动、市场驱动已失去主导地位,对制度创新、生态型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将形成多个区域创新增长极,创新要素集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另外,过去20年来领先地区与落后地区创新能力差距没有明显缩小,领先地区的创新投入与产出呈现“极化”现象,区域间的差距又近乎固化, “两极化”趋势对解决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挑战。

同时,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创新环境的要求带来新变化,不断涌现的创新模式对创新的测评体系提出新要求,其对科技政策制定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要重视国际竞争、大国博弈,对自主创新战略以及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柳卸林最后强调。

据悉,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下称《报告》),已连续发布22年,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

如何科学、权威评价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太山介绍说,《报告》建立了四级指标体系作为主要评价方法,其中一级指标5个(“企业创新”“创新绩效”“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40个、四级指标138个,反映着企业创新、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格局等方方面面。




本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删除,谢谢!